這款名為 Air Multiplier電風扇,其最大的特色當然就是無風扇設計。運用底座吸入空氣,並透過環形的增壓器,從只有1.3mm的孔隙擠出空氣來,以達到即使沒有扇葉也能吹風的霹靂效果。只不過雖說電風扇外型搶眼,但其售價最便宜的10吋也要299.99美元。看來這款電風扇不只是造型,就連價格都很令人咋舌啊!
最近讓人看了、聽了最爽的MV,不消說就是The Dead Weather的〈Treat Me Like Your Mother〉。由兩位主唱Alison Mosshart、Jack White領銜主演;Jonathan Glazer執導的MV,場景設定在一個空曠的場景。兩位主唱一身Rocker扮相——騎士皮衣、Wayfarer墨鏡,手持烏茲衝鋒機關槍。一副像牛仔般要去決鬥般地一直往前方走,一經雙方碰頭,立馬開幹、互相射殺。
整支影片不僅對比強烈,整體感也很硬派。聽著Alison一邊狂叫嘶吼:「Stand up like a man」,一邊猛扣板機,背景音樂又是高分貝激烈的Post Punk。對於我這種搖滾迷來說,除了爽之外,大概也沒什麼好下註解。
不過關於The Dead Weather這個樂團,儘管名字聽起來新鮮,但成員就如同前面有稍微提到的:是由The Kills的女主唱Alison Mosshart、The White Stripes的首腦Jack White、Queens Of The Stone Age吉他手Dean Fertita,與The Raconteurs貝斯手Jack Lawrence所聯手組成。
這個組合,對喜歡龐克的人來說絕對夠夢幻。雖然有不少人說:聽了他們新專輯《Horehound》沒有什麼太多的驚喜、更沒有什麼火花,頂多就是The White Stripes的旋律加上The Kills的聲線。我覺得說這話的樂評,倒是挺「可愛」的!難倒他們這樣的組合,你會覺得會突然出現Thom Yorke聲線、配上Blur的旋律嗎?
演講的一開始,Stefan從個人最早所獲得的「快樂」經驗談起(包括一台Sony的walkman、一部Yamaha的機車,以及他心愛的家鄉 Bregenz)一直到他如何利用「引發自己快樂的設計」去帶給別人快樂。在Stefan演講中,他不斷提及快樂在他的工作裡所扮演的重要性,同時也帶來一些他過去所創作的霹靂圖像為佐證。在這些作品,不但讓人見識Stefan Sagmeister對視覺超乎常人的想像力,同時從這些「文字圖像化」的句子背後更是具有含意。像是「Trying To Look Good Limits My Life」、「KEEPING A DIARY SUPPORTS PERSONAL DEVELOPMENT」等這些他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所為自己收錄格言,看似簡單,卻深具內涵。
(左:Stefan為AIGA所設計「演講海報」。利用自己身體做為素材,把所有的演講的訊息通通「刻」在裡頭、做赤裸的自我表達;中:為Lou Reed所設計的專輯Cover;右:Stefan Sagmeister的新書《Things I Have Learned In My Life So Far》裡,他依舊不改頑童本性。除了將書封紙雕成簍空感,更將全書拆成好幾本小冊,讓喜歡他的讀者可以隨意更換封面視覺。)
今年我最期待的書,除了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小說《1Q84》外,大概就是James Palumbo所寫的首部小說《TOMAS》。《1Q84》自然不用多講。許久不見村上長篇小說,這次村上推出向喬治歐威爾致敬的重量級力作,身為村上迷的我,當然非拜讀不可。至於James Palumbo的《TOMAS》?哈,不諱言最早是因為書名和本人的名字相同,因此產生興趣。不過,就在我在網路上、進一步查看此書內容與介紹後,沒想到此書居然是本非常有趣的超現實諷刺小說。就連英國全能型作家Stephen Fry在上節目時,都給予此書高度讚揚: "Absolutely amazing...it's the most energetic, surreal and extraordinary novel I have read for a very long time...it's really remarkable"害我最後不由得請在英國的朋友,替我購得一本。
說起《TOMAS》的作者其實也大有名堂。James Palumbo是全球電音最大指標性廠牌Minstry Of Sound的創辦人。喜歡電音和夜店的人,或多或少應該都聽過這個廠牌。像是過去美麗華的夜店MOS,即是由Minstry Of Sound集團所開設的。而《TOMAS》是他的首部小說。
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電腦沒開除我,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這帖藥很苦口,可是我想蘋果電腦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你的頭。不要喪失信心。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你得找出你的最愛,工作上是如此,人生伴侶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將佔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愛你所做的事(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而且,如同任何偉大的事業,事情只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繼續找,別停頓。(聽眾鼓掌,Jobs喝水)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一則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輕鬆自在。(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聽眾笑) 這對我影響深遠,在過去33年裡,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麼?」每當我連續太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改變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裡。不要被教條所侷限--盲從教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結果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聽眾鼓掌)
在買不起CDT文具的情況下,我思考著那麼台灣的文具品牌有哪些呢?這時候我想起了,玉兔、雄獅、利百代這幾個牌子,老實說就外觀設計上,玉兔的鉛筆我覺得其實一點也不輸給法國RHODIA啊,只是玉兔不懂得品牌包裝,和台灣媒體的崇洋媚外讓這個MADE IN TAIWAN的品牌,幾乎就快要消失,直到去年轉型觀光工廠——玉兔鉛筆學校時,才又想起這個我們小時候跟我們最接近的文具品牌。想到這個地方,我突然覺得我對CDT冷感了,我對RHODIA也開始冷感了,這時候我最想擁有的是一支玉兔牌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