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2 December 2010

Absolut Vodka Glimmer 閃亮"燈"場

說起全世界最深植人心的瓶身,除了可口可樂外,大概就是Absolut Vodka。不過,兩者究竟誰高誰低?光看大家對瓶子的態度就很清楚。捨得丟可口可樂瓶子的人,大有人在;但Absolut Vodka,你幾乎可以打包票認定:除非是瓶子不幸摔破,不然怎麼可能有人願意把如此極簡、卻充滿態度的瓶子,放進垃圾桶裡!

Absolut的瓶身設計,源自16世紀瑞典的常見藥罐,北歐因地理與氣候的關係影響其設計總帶有一股簡約、純淨的味道,即使連一般藥罐也是如此。而繼承了北歐血統的Absolut,自然也沿襲這樣的風格。但有型的瓶身,其實剛開始在美國推出時也未受到大眾的青睞,大家除了不習慣Absolut過於簡單的瓶身、更不認為伏特加在瑞典生產,會有什麼良好的品質。

但Absolute沒有因為這些負面的調查產生放棄的念頭,反而將品牌逆勢操作,把原先主打清澈純淨的策略一改,開始在廣告裡不斷訴求自身獨特的瓶身、並強調Absolute擁有其他品牌所沒有的藝術精神與反叛態度。

Absolut找來如Andy Warhol、Jil Sander、Spike Lee等藝術名人在瓶身裡大作文章,並結合了街頭塗鴉、裝置藝術、流行時尚等各藝術家,不斷發展眾多的品牌活動,在30年裡,Absolut透過這些活動收藏了超過800件藝術作品、更透過各種意識形態與藝術活動顛覆了市場。自此Absolute的形象已經明確建立,不但受到消費者的肯定,甚至更讓許多即使不喝伏特加的人,也願意掏腰包去購買這個原本不被看好的酒瓶。

除了販賣態度外,Absoute每年當然還有固定大戲,也就是推出華麗又限定的紀念瓶,滿足粉絲們的蒐集慾望。像前一些日子就曾推出沒有標籤瓶身的「無印良瓶」,鼓勵人們勇於展現自我原色;在彩虹旗40週年推出彩虹紀念瓶,支持Absoute一向認同的同志族群;去年則推出搖滾限定款,鼓勵搖滾反叛精神…...這些限定版的Absolut Vodka,不僅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同時也得到品牌大量的曝光。

今年冬天,Absolute當然也沒閒著,就在大家引頸期盼限量版究竟長什麼樣子時,Absolut Vodka Glimmer就以鑽石般閃亮亮的造型燈"場--仿造經典水晶切割外觀、外加上瓶底的LED燈片,再次引爆粉絲間討論的話題,讓人直覺即使買回家當水晶燈座,都著實閃亮、惹人愛啊!

Friday, 17 December 2010

如果海明威要用iPad寫小說...

不算是新消息,不過當看到台灣廠商終於進了Moleskine for iPad/iPhone的Case,最後還是覺得不寫不快,想一股腦地把自己對Moleskine的想法用文字表述出來。

Moleskine筆記本,相信大家絕不陌生,對於它外型簡潔優雅--圓角設計、低調書皮、紙製書袋、彈性束繩;內含傳奇名人的印記設計--拾獲酬勞的填寫,都是許多Fans之所以願意花五六倍價格購買的理由。特別是在目前數位幾乎淹沒類比的時代裡,Moleskine還能一枝獨秀地被眾人所追捧,實在很難不讓人不打心底佩服位於米蘭的Moleskine團隊、對打造品牌故事與營造品牌氛圍(Aura)的能力。
透過這些品牌故事的想像,讓擁有Moleskine筆記本的使用者,彰顯的是一種對於自己所書寫下來的靈感,珍惜並看重;投射於想要成為海明威、梵谷這類偉大的創造者而言,手裡有一本Moleskine絕對是讓人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如果再加上看到紙面高品質的印刷裁切、觸摸到紙質溫潤平滑的手感與用筆尖在筆記本上滑動的感受,不想擁有一本實在很難!
身為一位Moleskine的擁護者,上述一切情形,自然都發生在我身上,因此也建立我對Moleskine這個品牌的認同。看到Moleskine終於推出筆記本以外新的產品--Moleskine for iPad/iPhone,心中自然高興,雖然應用面的設計如何,不敢立刻下判斷,但至少這個長型圓角經典身形、轉換到另外一種表現上,而且是放在向Moleskine致敬的Apple iPad上,也因此讓這兩個Item搭在一起,居然是如此合拍。如果海明威在世擁有iPad,那麼我想他的Case選擇也絕對會是Moleskine。
科技日新月異,使用者的習慣更不斷改變,雖然手感派與數位各有擁護者,不過夾雜在這中間的人才是目前的大多數人--放不下過去的記憶、卻願意嘗試新的記錄方式。Moleskine的iPad/iPhone Case給了我們一個折衷的選擇。

Wednesday, 3 November 2010

Lanvin for H&M,憑什麼?

自從iPhone 4開賣後,身邊的朋友已經很久沒陷入一種「每日倒數計時」瘋癲狀態了!不過,就在H&M釋出今年11月將與法國殿堂級時裝品牌Lanvin合作的消息後,「她們」彷彿就像大夢初醒般,一個個開始生龍活虎起來、急忙在網路上隨時Update H&M的最新動態,列出她們一筆筆的慾望清單(Wish-List)。「H&M X 一線時尚品牌」這招似乎在H&M每年熟稔的操作下,每次都很奏效!

不得不說H&M真的是個了不起的品牌行銷高手,自2004年破天荒與Chanel御用時尚大帝Karl Lagerfeld合作後,H&M就好像開啟了一個「平價服飾 X 高端時尚」的無敵方程式,不但引來全球時尚媒體免費廣告,其限量商品在粉絲的簇擁下,更是一件難求!

原本以為H&M與設計大師的合作,只是偶然的邂逅,沒想到這舉動竟然成了H&M每年的固定大戲--2005年,H&M與Chloé的主力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聯名;2006年,與荷蘭時裝設計雙人組Viktor & Rolf合作;2007年,與Roberto Cavalli聯名;2008年,與Comme des Garçons合作;2009年,H&M更馬不停蹄地與Matthew Williamson、Jimmy Choo,以及Sonia Rykiel等品牌合作。每年H&M只要亮出此招,就像吃了大力丸似的、打遍天下無敵手。

只是令人好奇的是,H&M為何總能找來這些大師替自家品牌撐腰?因為品牌與品牌之間的合作除非能雙贏,不然就只是一個品牌替另個品牌作嫁,總有一方受傷。

在H&M這一系列與大師聯名的合作案裡,不用說H&M早已是贏家,除了藉由這些一線品牌的加持、提升自身價值外,更賺足了媒體與消費者的青睞目光,但一線時裝品牌呢?他們在合作中獲得了什麼?

答案是「免費的大量廣告」與「活化自身品牌」。

怎麼說呢?諸如Karl Lagerfeld這類的頂級設計師,所設計的單品主要為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所服務,一件單品往往售價不菲,一般普羅大眾根本消費不起。不過碰上前一陣子金融海嘯,卻讓這些頂級服飾的銷售頓時減半、光環也不比從前,為了刺激消費者的慾望,於是這些頂級品牌就得想方設法來「勾引」消費者、活化自己的品牌。由於頂級品牌的價格始終攸關著品牌的形象,價格一旦降下來根本稱不上是所謂的「奢華」,不過如果換個說法:「是藉由H&M將他們的時尚精神傳達給大眾。」那麼不但道理說得通,喜歡高檔時裝的大眾更會因此感激地五體投地,即便是開賣前要露夜排隊、大打出手也甘之如飴。

H&M在全球37個國家中擁有將近2,000家實體店面,頂級設計師與其合作,堪稱是直接擁有近2,000個戶外廣告,只要要求限量、不讓每個人人手一件,品牌形象不但不致於受損,同時還能刺激買到、或沒有買到的消費者,接力購買他們正櫃的商品。

持續7年的固定操作模式,H&M自然也養成一群粉絲們每年都在抱著巨大的期待準備朝聖,同時他們也會問:究竟H&M今年會找哪個大咖一起合作?也因此H&M在今年揭曉與Lanvin合作前,特別在自家網站上製作六支神秘短片,吊足大家胃口,直到Lanvin的設計師 Albert Elbaz出現在鏡頭前,粉絲們早就按耐不住想要衝到H&M了。

H&M這招,還真的了得啊!

Saturday, 30 October 2010

穿上FEIYUE,飛躍吧!

一趟上海行最大的收穫就是買到了傳說中紅遍歐洲時尚界的上海元祖級球鞋:飛躍 (Feiyue)。
以往在時尚Catwalk上,看到Model腳下的不是自己品牌的Sneaker,不然就是Converse。不過,在這一兩年終於有了變化,飛躍這雙來自上海、擁有86年歷史的Sneaker,終於飛躍登上法國時尚舞台。

飛躍原本在中國只是一個極為平民的Sneaker,在70、80年代時更是人腳一雙。不過,隨著時間久遠與國外球鞋品牌紛紛進入中國,讓飛躍逐漸在中國市場消失,直到2005年一位法國設計師Patrice Bastian在上海的一家小店看到飛躍、穿上飛躍,接著了解飛躍,他當下馬上驚為天人,並決定替這個Made in Shanghai的球鞋重生、並發揚光大。

其實Patrice本身就是個搜鞋狂,對於球鞋的了解本來就堪稱是行家,因此在了解飛躍的品牌名稱、歷史、鞋型與舒適性後,已經確信了飛躍不該是個被遺忘的球鞋品牌,因此才決心卯足全力替品牌重生。

就我自己實際穿上飛躍的感覺,我特別喜歡它高統的經典款:紅白藍的配色相當簡單、卻十足搶眼;鞋頭則是由幾片膠黏上、顯得有種復古與手作感;鞋尾的高統設計則不但有別一般Sneaker、更便於穿脫;不過,最重要的是,它真的穿來真的很舒服,比起Converse而言,飛躍的軟膠鞋底設計絕對是讓你想丟掉Converse,穿上飛躍的一大理由。而且在穿上後,它的時尚感一點也不輸給Prada的Sneaker啊。

(左到右:Feiyue高統經典;重生飛躍的最大功臣Patrice Bastian;Celine for Feiyue限定款。)

Monday, 6 September 2010

當AIAIAI 向Walkman致敬......

的確,如果單純以聲音的實力來說,AIAIAI絕對比不上Sennheiser或是Bose這些耳機老廠。不過,正因如此,AIAIAI以另類的角度在市場上獲得成功--也就是透過眼睛、而非耳朵,為耳機使用者持續帶來驚喜。

說起AIAIAI,原本只是一群丹麥的音樂創作人、DJ與音樂愛好者,因喜歡音樂而決定創造屬於自己喜愛的耳機品牌,由於自己本身就是音樂人,對於聲音的要求儘管不在話下,但他們反倒是把AIAIAI的所有主導權全交給Kilo Design,讓AIAIAI不管在品牌的CI或是產品的概念,近乎都是視覺為發想,讓耳機這個原本以聽覺系勝出的產品變成以視覺系來爭取消費者的青睞。

之前就曾因AIAIAI出了PEPI與SWIRL系列的設計而感到驚艷,沒想到這次Tracks系列更令人激賞,因為Kilo Design幾乎就是以Tracks這個iPod/iPhone專用的系列、直接向90年代的CD Walkman致敬。包括從名字(CD裡的一首完整曲目稱為Track)、外包裝(宛如CD專輯封面的比例與設計)、耳機收納(非常有CD Walkman收納袋的Fu)和耳機上經典的泡棉耳罩、外加鋼質頭箍設計,一切的一切可以說是充滿了濃濃的Retro元素,然而沒想到用來表現當今的耳機設計,卻是顯得如此時髦。

此外,為不讓人在聲音上詬病,AIAIAI也請來丹麥的音響技術專家C4 Studios來進行調校音色,內建40mm直徑的單體,聲音聽起來是比較屬於原音的感受,沒有過多的修飾而凸顯出它的乾淨純粹,看來AIAIAI似乎也有意讓Tracks系列的聲音,都接近我們記憶中90'的美好啊。(http://www.aiaiai.dk/)

Friday, 27 August 2010

關於老百靈鬧鐘,我要說的是……

出來跑,遲早要還。

話說前些日子我請了鄰居K小姐幫我在德國代購一個停產的百靈鬧鐘。至今已經使用它將近三個月了,也該是時候寫篇使用報告來聊表謝意。因為K小姐幾乎是以苦行僧方式來尋覓它,並且最後還不辱使命地完成這項交辦的任務。

會想擁有百靈牌鬧鐘的理由真的很多?不過,最主要還是因為想向Dieter Rams大師致敬。Dieter Rams是誰?他是主宰了百靈70-90年代黃金歲月的設計主帥、即便是Apple主設計師Jonathan Ive都曾多次以Apple產品向他致敬的20世紀設計大師。不過,有件事情我真的搞不懂,為什麼老百靈過去有過這麼多美好設計,現在居然幾乎一件不剩!放眼望去,如今在市場上的百靈全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如:電動牙刷、除毛器。而且重點是它們全都長得很抱歉。

正因為是老百靈在市面上十足稀有,所以只能請K小姐為我尋覓比較有可能找到的「旅行小鬧鐘」。不過,話雖如此,這小小的鬧鐘卻也讓她吃足了苦頭。

究竟這個鬧鐘如何?跟他相處了近三個月,我只能說它簡直完美極了。不管是俐落外型、細節的配色與直覺式的設計,都讓我心儀。不過,這些情報,就算我還沒有入手,也早就已經進行過詳細的調查。所以,這些不算是特別的驚喜。說起它與眾不同的地方,我認為是鬧鈴。

滴滴滴、滴滴滴……一種近乎非常古典的鬧鈴聲,十分教人懷念與感動。既不過分喧鬧、卻足以讓你醒來的音量,再加上它的不急不徐的鬧鈴頻率,都讓我覺得這個鬧鐘簡直就好像是個盡職且紳士的英國老管家:能有禮貌地提醒你事情,卻不會冒失地催促你,讓你感到不耐煩。特別是正當你和床鋪棉被難捨難分時,被它叫醒居然一點起床氣也沒有,這點真的非常了不起!我想這種User Experience,即便是後起之秀Amadana二十年後仍追不上啊!

K小姐獵物經過:http://web.wowlavie.com/addicts/post/11

Friday, 20 August 2010

飛吧!Freestyle Magazine

光看Freestyle Magazine的外型與附贈的Paul Smith簽名Pantone 806c粉紅飛盤,約莫可以猜到這是本向飛盤運動致敬的雜誌。 Freestyle Magazine的總編輯Jason McGlade從小就是個飛盤迷,對於過去80年代、風靡一時的飛盤運動始終難以忘懷,也因此希望雜誌推廣飛盤的Life Style。

說起飛盤(Frisbee)誕生的故事,其實還頗為有趣。最早是來自於康乃狄克州的一家名為福瑞斯比(Frisbie)麵包店,他們為製作餅派,所以特別製作了烤派用的錫盤,上頭並鏽刻有"Frisbie Pie"的字樣,後來附近的耶魯大學學生因頑皮,在吃完派後往往將空錫盤往彼此的身上一丟,被砸中的人就會大叫:「Frisbie!」

之後Walter F. Morrison開始製作出塑膠材質的飛盤,並將它命名為Frisbee,這項休閒運動才慢慢開始廣為人知、並蔚為普羅大眾喜歡的遊戲。而Freestyle Magazine更試特別在內頁向飛盤發明者Morrison致敬。想想看,是不是自己真的很久已經沒玩飛盤了?買本Freestyle Magazine,也來重新回味一下飛盤這種簡單生活的樂趣吧! (freestylemagazine.co.uk)

Friday, 13 August 2010

我的SUMO與Helmut Newton的壞品味

苦等許久,總算......Helmut Newton’s SUMO終於到手。掩不住興奮情緒的我,立即面朝西北方(也就是德國,因為Helmut Newton正出生於柏林),正襟危坐地打開這本被世人稱之為「20世紀末最具重量的攝影集」。儘管手邊不是Taschen在1999年首次推出的傳世版本(重達30公斤、長寬70cm*50cm,每本更附上Newton的簽名),但心中的震撼仍是不小,或許就如同這本攝影的名稱「SUMO」一樣,這本攝影集本身的內容、表現風格與出版形式,都像一個「相撲力士(SUMO)」一樣充滿重量。

Newton是我非常喜歡的攝影師。對我來說,在他快門下的裸女總能散出一種不可思議的美感--她們冷漠、孤傲、挑釁、頹廢、強勢、冷豔、疏離,她們身上沒有任何一絲的嬌柔,不過她們的模樣卻充滿了致命的吸引力。

在鏡頭前,Newton讓她們吸菸吞槍、讓她們在街頭恣意暴露、讓她們僅在一張白色背板前大開玉腿供人觀賞、讓她們如同娼妓數著汙穢的鈔票、讓她們如同嫖客一樣貪婪地瞟看男人。這一切的一切,在Newton的鏡頭下看似加了許多猥褻的元素,卻他每次的處理卻極為細緻、極為敏銳,老練像名待在充滿各種危險的老警長,他手上的Hasselblad相機就像把老左輪,每擊發一次,他的影像總能不偏不倚地打進我們的腦門,令人難以忘懷。

同時,我很喜歡Helmut Newton的壞品味。Newton簡直是用他的壞品味來顛覆整個時尚攝影,他在作品裡添加了敗德、拘役(SM)、噁爛等「內容物」,不過不可思議的是:他卻通過它們創造了一種強烈的風格,並打破了當時時尚圈百無聊賴的"優雅"。他曾不諱言地說過:「在我的字典裡,藝術就一個下流的字眼。」另外更曾發表過:「我對壞品味有極高的興趣,它比假想中的好品味更令人激動!」

是的,Helmut Newton先生,你的壞品味的確是令人激動不已啊。

(左圖:Helumt Newton ;右圖:這次所購入的SUMO 2009年reissue版本480p毫無冷場的內容,USD150非常值得!)

Monday, 9 August 2010

TED.Com 讓想法改變世界的Platform

一個想法(Idea)的力量有多大?或許從電影《全面啟動》(Inception)裡主角Cobb所說出的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話,就能感受與了解。「A single idea from the human mind can build cities. An idea can transform the world and rewrite all the rules.(一個從人心中所產生的想法可以建造出城市。一個想法可以改變世界,並且重寫所有規則)」而TED.Com這個網站,正是一個充滿想法,要以各種角度、各種方式改變世界的網站。

為什麼叫做TED?其實它是一個縮寫,它代表科技(Technology),娛樂(Entertainment)與設計(Design)。而TED.Com嘗試以這三個與現代人關係最緊密領域,去影響所有人的想法。

TED大會誕生於1984年,其發起人是Richard Saul Wurman。2002年,Chris Anderson開始了接管TED大會。他首先創立了種子基金會(The Sapling Foundation),並且藉由這個非盈利機構所募集來的資源運作TED大會。每一年的三月,他們會聚集全球眾多科學家、設計師、文學家、音樂家等各領域的頂尖人才,邀請他們在TED大會上分享關於科技、社會與人的思考和探索。簡單地說,TED就是一個Idea Platform,理想家與夢想實踐家則是擁有Idea、並願意分享Idea的人,在這裡,他們透過18分鐘Brief,向世人傳遞他們內心的想法,並試圖讓這些好的想法無遠弗屆地傳播開來。

同時,TED也希望傳達一個的重要訊息:一個好的想法可以改變人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使人們反思自己的行為。而任何人,只要他認同某個TED演講所傳遞的觀點,都是TED社群的一員(這點非常有"魔鬼終結者"裡反抗軍的概念),他們都可以為實現某個偉大的理想而共同努力。

此外,TED大會在2005年起更設立一個名為TED Prize的大獎,而這是一個激勵人心的大獎,因為TED認為:One wish can change the world,所以他們希望這些在各領域表現傑出的人,能將他們的理想與願望告訴TED。每一年TED Prize會有三個獲獎人的名額,而每一位得獎者,除了能獲得十萬美元的獎勵以外,更棒的是:還有機會在TED會議上公開闡述其願望,而TED的組織者將竭盡全力幫助他們實現願望。像是U2的主唱Bono就曾呼籲每個人應該為非洲採取行動;美國前總統Bill Clinton則期待大家能將醫療保健帶到盧安達;而名廚Jamie Oliver,則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全面改善我們對食物的認知。以上這些人都曾獲得過TED Prize,而他們所期望的事情,TED組織目前也正不斷地努力執行當中。


每一年在TED大會還會上演許多精彩的演講--像是設計鬼才Philippe Starck談為何設計(Why Design)、Bill Gates則談如何推行慈善事業等,不過,這些演講過去卻由於語言的隔閡,讓不懂英文的人很難去了解內容。為此2009年,TED也特別開放「翻譯計劃」的推出。該計劃提供英文字幕,讓志願人士翻譯成各種語言,目前已有超過40種語言的翻譯,更有近80種語言參與了這一翻譯項目,截至2010年3月1日,已有4970篇演講被翻譯成各國文字,也就是說已經有4970個好想法已經在網路上開始傳播,並且這些想法即將準備改變這世界!

TED大會網站:www.ted.com

Friday, 6 August 2010

「服裝秀Le Défilé」見證時尚頑童的偉大

老實說,趕在「服裝秀Le Défilé」結束前去北美館看展,完全就是衝著Jean-Paul Gaultier這位時尚大師的面子,果不其然,Gaultier的設計的確沒令人失望,照例充滿著想像力與突破性,「衣不驚人死不休」依舊是我這些年來仍是他忠實粉絲最重要的原因。

就我的想法,Gaultier絕對是位非常了不起時裝設計師,不,或者,該稱他是名「偉大的時裝藝術家」。因為由他所設計的作品早已超越時裝設計的本身,他為時裝提供一條出路、為時裝提供不斷的想像。Gaultier的設計,常讓我想起以「野獸派」抽象畫聞名於世的西班牙畫家Picasso。幾何、誇張、扭曲、超現實、衝突、民族、戲謔,通通都可以在Gaultier的作品中會被看見。Gaultier曾說過:「什麼東西我都能設計,除了令人沉悶的正規服裝!別想在我的作品中,尋找模式,那是不可能的!」作為一個世界級頂尖的時裝設計師,就是必須擁有像Gaultier這般的勇氣與信念。假想如果任何服裝都只是千篇一律地設計Ready-To-Wear,時裝設計師永遠都只想花腦筋在這裡,那麼這樣的東西,直接就交給成衣工廠就好,我們何必還需要時裝設計師。他們最大的使命應該就是竭盡所能地發揮他們的天分、發揮他們想像,為世人創造新的服裝想像。而這點在我看來,Gaultier確實做到。他試過將長裙穿於褲子之外、內衣當作外衣來穿、以薄紗做成棉花糖般的衣服......顛覆所有規則,Gaultier就是要讓時尚界為之譁然。

在這次的展覽裡,Gaultier更是令我感動,包括一套套馬甲連身裙、具雕塑感的蓬蓬裙、西裝結合芭蕾蓬蓬裙的舞衣,這些作品居然全部都是他在80年代的前衛巧思,而當時被認為不合時宜的設計,到了後來卻是不斷引領了往後10年、20年、30年的時尚流行 !

Tuesday, 3 August 2010

Mediterraneo:這份報紙可以裱在畫框裡

如果我有個300 x 460mm畫框可以裱的話,我想第一個會裱在這畫框上的,大概就是Monocle最近所推出的報紙Mediterraneo,然後將這所謂的「地中海天堂(Mediterraneo)」給直接放在我房間牆上,陪我度過整個漫漫夏天,順便隨時充實一下新的資訊。

如同Monocle一樣,Mediterraneo這份報紙的Typography和Design實在美極。先不談它的內容,光是從視覺就足以令人大飽眼福啊。(個人更是一向偏好它的YB配色)

不過,畢竟報紙最大Fuction還是用來讓人閱讀Content,捨棄最新科技而回歸原始紙墨,Tyler Brulé宣稱最大好處是:這份報紙將會是a completely sun, water, tanning oil and sweat-friendly print media。也就是說你如果身處在游泳池畔,在太陽底下想要閱讀點什麼,它絕對會比老賈的iPad來得更棒(我想至少是它不會那麼燙!)

就內容來看,Mediterranceo主題環繞在地中海的夏日生活風格,一樣以Monocle編輯邏輯為思考,分為A.B.C.D.E。不過,以64頁的份量,對我而言是比較剛好,不然就以Monocle經常出現一堆艱澀難懂的英文,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閱讀完一本。選在Monocle7-8月合刊號中間發行,則正好補足中間空檔,而以報紙這種較為輕便的型式,更讓人覺得適合在度假時所"著用"。是不是以後Monocle乾脆都出報紙,就好了呢?

只是Mediterraneo這份報紙要價並不便宜,一份要賣你7英鎊,換算成台幣也要300元左右,所以,買到的人是不是乾脆就把它裱起來算了呢?

Thursday, 29 July 2010

「粉樂町」讓台北東區粉有「藝」思

托富邦藝術基金會的福,這幾年的夏天我總會有一個固定行程--就是隨著「粉樂町」的地圖,到台北東區四處姿意閒晃,一邊觀賞這座「沒有圍牆的美術館」,一邊也順道拜訪一些我熟悉、卻不一定常去的店家。

拿著從店家架上的地圖,穿梭在東區街頭。艷陽下,我瞇著眼看著地圖所標記的地點,要說對「粉樂町」有什麼想法?還是那句老話,就是「這真是個遍地開花、饒富趣味的展覽啊!」或許有人會說:前陣子的奔牛節不也是如此?的確沒錯,不過比較起這兩個公共藝術展覽,我更喜歡「粉樂町」!怎麼說呢?奔牛節固然是有趣的文創活動,但以固定形體作為創作媒材,基本上創作已經受到了一定限制,可「粉樂町」沒這規則,藝術家都可以隨「藝」置入自己的作品到各種空間裡。作品可以出現在誠品書店桌上、可以成為店家的一面櫥窗、可以鋪成潮流商店幾面壁紙、可以崛地而起地出現在熙來人往的廣場、可以出現在計程車上……你幾乎無法想像出這37位藝術家、近百幅的作品,將以什麼形式的樣貌「擺」進整個東區,除非你人就在現場!

如果按圖索驥,你還會發現「粉樂町」所標註的展覽點,其實都是東區獨具特色的店家,扣除一些理所當然的「富邦大樓」外,從街頭到餐廳、花房、精品、品牌旗艦店、書店、101大樓……每個場域的空間都在表明東區本身的獨特性格與都會表情。因此,在逛「粉樂町」的同時,你在更認識台北。以就這點而言,無疑是幫助台北作好城市行銷,讓所有來到這裡的訪各,能從體驗中發現台北更深刻、更有趣的美好之處。

今年夏天,照例暑氣逼人,不過東區那頭的人潮卻依舊不減。今年再接再厲、第五度舉辦的「粉樂町」,台、美、日、澳、新加坡、英、韓等藝術家早已悄悄「粉」刷好東區街頭,就等著大家一起共襄盛舉,除了逛街購物以外,也讓我們一塊兒來這與藝術碰頭!

展覽時間:2010年7月16日~9月5日
官方網站:http://www.fubonart.org.tw/veryfunpark2010/HTML/index.html

Tuesday, 8 June 2010

Monocle 用旅行的觀點帶我們 重新認識台灣

最近上《Monocle》的網站,無意間點進了去年由《Monocle》所拍攝的「TOURING TAIWAN」,感動與興奮之餘,便把五段影片(Day One、Day Two、Day Three……)給一次看完,彷彿一口氣跟著《Monocle》繞行台灣一大圈,即便對她的認識並不陌生,但如今重新透過「單鏡片」的觀點再看一遍,竟然讓人感到有點「累」。 累的不是因為她的無聊乏味,反倒是因為她的多元豐富,而讓人有種目不暇給的感覺。

一直有印象去年《Monocle》總編輯Tyler Brûlé曾經來台與觀光局洽談「如何賣台」,也耳聞媒體報導《Monocle》之後要以五段影片來行銷台灣,但這次看完影片的真實感受,如同《Monocle》所言,台灣確實被世界所低估,甚至是被台灣人自己所低估。

「TOURING TAIWAN」的第一支影片,選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的早晨,透過一群打著太極拳的民眾視角,《Monocle》揭開了台北的都市生活序幕。包括復興南路的早餐街、台北101、台北捷運、師大夜市的咖啡館、永康街鼎泰豐、誠品信義等都在鏡頭下,呈現出舒適迷人的台北生活一頁。

緊接著後面的三支影片,《Monocle》則用鏡頭帶觀眾到了台灣的中部、南部與東部。在中部縣市,我們看到台灣的傳統文化與宗教習俗,包括像雲林虎尾「霹靂布袋戲」的片場花絮與鹿港天后宮的香客人潮,這些我們熟悉不過的中台灣印象,瞬間一一浮現;南台灣則介紹了美濃的客家文化與台南的歷史古蹟;到了東部,《Monocle》則帶著觀眾到了「不老部落」,體驗來自台灣原住民的傳統生活。

最後一支影片,《Monocle》團隊又重新回到了台北,不過,這次影片則重於台北的時尚藝術與文創產業,介紹包括北美館、夏姿、學學文創與雲門舞集這些地方,讓人感受到原來台北也有令人驚豔的Urban Life。

台灣人喜歡出國旅行,經常聽見週邊的朋友總覺得歐洲或日本這些地方,實在是要來得比台灣好太多。可是看完這幾支影片後,我卻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其實只要能以「旅行的觀點」去看任何一個地方,每個地方所呈現的樣貌都有不同的美感。沒有所謂哪裡比較好,只是每個城市各自有自己的風格而已。

我們之所以覺得台灣一點都不有趣、一點都不美麗,其實就是因為就生在這裡、工作在這裡,我們難忘交通的擁擠阻塞、難忘工作的壓力、難忘禮拜一仍要上班……有太多旅行時不該記得的事情,都一再干擾了我們以更愉快心情「在台灣旅行」。《Monocle》這五支影片拍得真的很好,好的地方在於它重新用「旅行的觀點」去介紹台灣、認識台灣,並讓我們以旅行角度去體驗台灣。

「TOURING TAIWAN」:www.monocle.com/webprogrammes/Touring-Taiwan/

Friday, 14 May 2010

TravelTeq 不只是優雅,更是Smart

想想大概有兩三年的時間,沒碰過讓自己感到砰然心動的Briefcase了吧?!但這個由TravelTeq所推出來的Trash Original系列,可真是讓我眼睛馬上為之好幾亮啊!不管是皮革的用料、質感、光澤與側邊的尼龍配色,再再都充滿了不可思議的都會氛圍,彷彿背上TravelTeq就能立即化身為一個時髦感十足的花花公子,俐落有型地漫步在紐約曼哈頓這樣的城市裡!

不過,如果只有金玉其外的外表當然是不夠看!它還必須擁有豐富內容與搶眼的功能性,這樣的Briefcase才能夠Smart,成為男人出門在外最好用的百寶盒與Show Off的Iconic Item。

TravelTeq的設計很懂得讓人在包包裡,展現出自己的生活態度與風格。在它TravelTeq的包裡,除了有現代工作者每天所必備的皮夾、手機、Laptop這些基本的收納功能外,同時更有放置名片、報紙、Sunglass、雪茄等的收納設計,可以說把男人的理性與感性統統一塊兒分類打包,同時又有條不紊地呈現出來。

最難得可貴的是,以往像這樣強調All-in-One的Briefcase通常都好看不到哪裡去,不是一大包很笨重,就是只具功能性而顯得不夠優雅,但TravelTeq卻能以皮革的U型設計與側邊尼龍材質的使用,讓它Briefcase顯得很Smart,既能保持住包包的「線條」,又能讓包包的收納內容很有彈性,種種優點都讓人覺得:即便對生活很挑剔的Monocle總編Tyler Brûlé,應該都會想要一個吧! (www.travelteq.com)

Friday, 7 May 2010

《The Big Issue》 值得支持的一本「街頭」雜誌

應該有不少人已經看過《The Big Issue》這本雜誌了吧!如果你剛好還沒看、或還沒聽過的話,希望你能在看完這篇文章後,對TBI有些想法,甚至願意用行動來支持這本「非營利性的雜誌」。因為像是這樣有如傻人般做一件有理想的事,其實是需要更多人的加入、也需要更多的人支持。

《The Big Issue》這本雜誌其實並非台灣獨有的雜誌,它是一本創自於英國倫敦的雜誌,自1991年成立至今已經18個年頭,目前在英、日、澳等九個國家更有不同版本的形式發行。以「街頭小販」的通路來販賣,就是藉此來幫助一些無家可歸的街友,讓他們重新取得生活的主控權、同時幫他們再次融入社會。

如今這本雜誌已經來到台灣,選擇在四月一日「愚人節」創刊、並將首期的封面主題取為「愚人世代」,其用意不難讓人猜想:唯有如愚公移山般的執著,才有可能完成這些看似烏托邦的理想。而這台灣首度結合了商業模式與照顧弱勢,第一份以社會企業角度出發所出刊的印刷品。

但究竟TBI要如何透過雜誌的力量來幫助街友呢?首先他們會提供街友們十本免費的雜誌作為販賣,每本售價100元,等到街友將雜誌全數賣完後,他們就有1,000元的所得與成本再跟TBI進貨,此時每本雜誌的進貨價為50元,每賣出一本街友就可以賺得50元。透過這樣循環的方式,使街友們能自食其力,不在只是以「伸手」的方式維生,而是靠著自己出力更有尊嚴地謀生。

或許不少人會認為這樣「有意義」的雜誌,內容想必應該很無聊或很左派吧。其實也不然,從創刊號的編輯內容來看,編輯大致上仍將題材鎖定在時下年輕人(25-35歲)所感興趣的話題:全球議題、環境、3C科技、文化、藝術、設計、時尚……沒有過多故作高深的艱澀,只是平實地藉由大量、簡單易讀的情報,去提供現在年輕人的需求:快速咀嚼全世界正在發生、正在發燒的軟議題。從編輯的邏輯上,看來似乎是目前台灣比較「社群化」的紙本雜誌,不過也因為如此,少了一些報導的完整性與文字的統一調性。

不過,我相信台灣版TBI創刊號應該是在資源極為有限的環境下所完成的,儘管編輯內容上仍有改進空間,但它的立意卻仍然值得我們一起支持。同時,如果我也希望這樣一本雜誌能在未來裡有越有更多讀者的加入,讓它有更多的資源越作越好,因為唯有這樣,我們才能不只讀到一本好雜誌,同時我們還能一起為社會作出一點點的小貢獻。

Wednesday, 31 March 2010

Speedo X Comme des Garçons 玩出泳褲心設計

「我想要為了那些追求喜悅和鍛鍊身體而游泳的人們、設計真正的泳衣,我選擇了與Speedo合作。除了他們品牌所代表的傳統和信賴外,由Speedo所製造泳衣是最棒的,這個系列是獻給所有熱愛創意設計,還有喜愛有游泳的人們。」 -- 川久保玲

Speedo這個泳衣大牌應該不用多加筆墨,一直以來以製作泳衣的技術支持著所有游泳選手,突破自我。前年奧運,可以說是Speedo鋒頭最健的時候,不但研發出LZR泳衣,讓游泳選手破了37項紀錄,更請來川久保玲跨界設計自家泳衣。自此,我對泳衣有了全新的認識,泳衣除了是游泳這項運動的「專用」服飾、是賣弄性感的服飾,它還可以是種充滿運動意念與時尚並存的服裝。

我一向喜歡Speedo的泳褲,因為它是游泳衣的專家,從1932年到現在,Speedo不斷致力將泳衣做到最專業。而川久保玲更是我最欣賞設計師之一,她大膽、聰明,並且擁有各種跨界的想像力。
一直以來,Speedo與Comme des Garçons所聯名推出的泳褲,就是我想要收入的品項之一,只是可惜無緣買到有井上有一書法的奧運紀念款,而去年的火焰的設計圖案又讓我興趣缺缺。幸好今年Comme des Garçons很乾脆,直接用PLAY系列Filip Pagowski的愛心Logo。當下讓我毫不猶豫立刻了結了宿願。這件泳褲到底好不好呢?簡單的設計、加上舒服的材質……怎麼說呢?它是我今年入手最棒的Item。

Friday, 12 March 2010

Undercover:時裝也能Less But Better

這或許是我近幾年看過Undercover最棒的Collection;同時也是時裝融合其它元素最成功的一次。它不但充分把握了過去Braun經典的美學與意念,也讓我看到設計師高橋盾截至目前為止最大的突破!

對我來說,自己其實並不著迷於高橋盾的「暗黑」設計。我會欣賞他的剪裁、他的用色和他的意念,但要我買單UC?內心恐怕還得再三猶豫。然而,由Braun設計主帥Dieter Rams,過去所主導的一系列工業設計產品,卻是件件都讓我感到迷戀。

包括他所設計的一系列Braun家電,如:SK55唱片機、T1000收音機……那種秉持著德意志實用風格、減少不必要的介面干擾與機能浪費的設計,居然能在他演繹下,提供給使用者一種突出的美感,並恰如其分地能融入我們的生活環境。他的一句經典名言:「Less, But Better.」確實都在他的作品裡,一一被詮釋。以對工業設計的貢獻與影響,Dieter Rams絕對可以稱得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工業設計師之一。
這位過去撐起Braun招牌的頂尖設計大師,過去曾影響無數位工業設計師的設計理念(當然大家最常津津樂道是Apple的Jonathan Ive),現在更跨界、跨文化地影響了東方時裝設計師--高橋盾。當去年高橋盾發表了2010的春夏新裝時,我幾乎不敢相信,原來工業設計元素居然可以放在時裝,並用這樣的方式、元素作搭配;原來Dieter Rams過去Braun的美,放在時裝裡也很Stylish。害我一時間搞不清楚:究竟是Dieter Rams的設計歷久彌新,還是高橋盾的運用得宜。總之,UC這次的作品,簡直就是一場精彩的對話、一幕精彩的火花。

我們熟習的Braun家電橙色旋鈕,在UC的時裝下轉化成一顆顆前衛的鈕扣;排熱孔變成重視機能的Peep Window;駝色的招牌皮革提把則是充滿風格的Mixed & Match。當然,服裝配色還少不了有Braun產品最常使用的Khaki這樣有氣質的配色。光是能有這樣的巧思,就足以讓人對高橋盾的突破感到佩服。至於物料方面則強調機能性材質,讓整個衣服穿起來既舒服、又俐落。
然而,Undercover這季「Less But Better」Collection更可貴的還有,所有服飾配件的款項頗為豐富。包括:衣服、外套、褲子、包包……應有盡有。或許你不一定喜歡UC過去的風格、或許你不一定知道Dieter Rams是何許人物,不過如果你喜歡時尚、喜歡設計、喜歡創意,都應該親自去試試高橋盾這一季的新設計。你不但會發現它更多的細節,同時也一定會欣賞這兩位大師的創意。(圖片來源:Milk/TK)








Tuesday, 2 March 2010

Uno Fog Bar 不只是美男策略奏效

古人有云:髮為三千煩惱絲。身為現代人,特別是每天起床時,面對鏡子裡的自己頂著歪七扭八的鳥巢、一臉無所適從的樣子,除了口吐白沫外(也就是牙膏的泡沫),真的很難再做出什麼更直接、更明確的反應。

這時,或許你會想起我們還有髮油、髮雕、慕斯、定型液,甚至是髮蠟這些「矯正頭髮」的工具。不過,很抱歉從現在請開始忘掉這些東西吧。特別是當SHISEIDO的劃時代產品Uno Fog Bar登場時,我幾乎想要武斷地說:過去所有的造型工具都準備走入歷史!

為什麼呢?因為Uno Fog Bar這玩意實在太酷了!它既不像定型液那樣把你的頭髮黏得死死,也不是像髮蠟那樣雖然能做出造型、卻會把你的手指弄得黏黏膩膩,它是創新的產品,結合了兩種產品的優點,卻沒有它們兩種產品的缺點。如同它的廣告台詞:咻一下!抓一下! 咻一下!就可以雙手乾爽地將頭髮造型給搞定。對於想要簡單造型的人絕對是再好不過的利器。同時,Uno Fog Bar也企圖想要一次將所有的消費者(或許除了光頭以外)給一網打盡,包括紅、白、藍瓶身,分別適用於短、中、長髮的男孩女孩們,並且還貼心地推出Uno Fog Bar的專用造型梳。

除了本身的產品夠創新外,對於代言人的人選,SHISEDO更是一次大手筆請來《天地人》的妻夫木聰、《交響情人夢》的瑛太、《東京Dogs》的小栗旬與三浦春馬等現在日本高人氣青春偶像,讓四人同時穿著窄版灰色西裝,頂著既復古、又時髦的髮型,打造四人有如披頭四般的倫敦Style。如此豪華的陣容,加上緊密的包裝,在同時曝光之下想不吸睛都難!

最後,就是一連串既有噱頭、又具猛烈攻勢的TVC不斷放送。截至目前為止,日本地區已經播出七支Uno Fog Bar的TVC。前三支廣告場景鎖定在英國倫敦,伴隨電影配樂大師Michel Legrand的復古的音符,帶出產品的個性與建立品牌的認知;接著後續的四支廣告,則是以新鮮趣味的手法教育消費者如何使用這項Uno全新的產品。除了有四位人氣型男以「咻!咻!咻!」代替原本的台詞,趣味地強調Fog Bar的使用經驗,當然也有受女性消費者親睞的偶像卡哇依示範。兩者結合在一起,就變成一個個讓人既期待感、又好看的廣告,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認同了產品。讓Fog Bar在推出的三個月裡,銷售量即突破340萬瓶。

不過,Uno Fog Bar在營銷上能夠獲得巨大成功,同時受到男女消費者的歡迎,我想最根本的原因道理,還是在Uno本身的產品夠強。日本廠商在行銷上,本來就擅於以代言人的方式、趣味的廣告來擄獲消費者的心,這也不算是頭一次。但能「不斷累積」銷售量,最終還是回歸本身的產品好不好用。Fog Bar的霧狀水溶特質能完整均勻包覆根根髮絲,打造不黏、不僵硬的髮型,或許這點才是產品能獲得成功的最重要核心。話說到這,看來一頭鳥巢的我,也要趕緊來去咻!咻!咻!了。

左圖:Uno的新產品Fog Bar一如過去一樣充滿設計感,讓人看了就想一次擁有三種瓶身。右圖:女孩兒們肯定愛死這四個大男孩淘氣的模樣。

Friday, 26 February 2010

FREITAG 環保、潮流 一次搞定

這陣子越來越常瞄到年輕人,喜歡騎著單車、背著Manhattan Portage bags穿梭在東區街頭。款式上不管是有沒有拼貼,總之只要具備了高彩度的郵差包,幾乎都是Biker們不可或缺的配件。只不過看來望去,似乎就少了FREITAG這個有趣的包包品牌,不禁讓我想提一提它的故事。

FREITAG是由瑞士Markus及Daniel兩兄弟所創立的,自1993年開始,他們每天的任務就是從過萬輛穿梭歐洲各地的大型貨車上,找來各式各樣的帆布素材;即便連破舊輪胎以及安全帶都是他們在製作包包上的物料。

卡車帆布的防水耐用特性,加上款式圖案千變萬化,每個包包都是經由手工裁切所製造,不同圖案的帆布會因裁切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完成品,造就了每個FREITAG包都是Unique的設計,也難怪能成功擄獲歐美及日本等許多年輕人的芳心。

更難能可貴的是,每個FREITAG包都是利用各式各樣回收而來的卡車用帆布、廢棄的安全帶所製成,不但看起充滿歲月痕跡,更有Grunge味道。在生產的同時也實踐了Re-used的環保精神。

在獲得成功之後,FREITAG打鐵趁熱,如其他的配件品牌一般,他們也開始生產起皮夾等各式的收納包,甚至前一陣子也推出過iPhone的套件。直至最近,FREITAGE更與DAS MAGAZIN推出限定版--RO99 WYSS包(WYSS便是DAS MAGAZIN的一名記者,此款便是根據他所提出來的需求所設計),專為文字工作者所設計包包,只不過才沒幾天的時間,官網上便銷售一空,讓我這個以文字為職的人看到這樣的結果,深感扼腕啊。(http://www.freitag.ch/)

(左圖:RO99 WYSS。白色的帆布,讓人有種MMM的Fu。底下為品牌創辦人Freitag兄弟介紹。)

Friday, 22 January 2010

Wallpaper* City Guides Apps讓你旅遊無書一身輕

如果明知出國逛街會大包小包攬在身上,卻還得帶上一本厚重的旅遊書替你指引方針,豈不覺得既掃興、又惱人,一點也不乾脆俐落?幸好,Phaidon出版社聽見我們心聲,在最近推出了Wallpaper* City Guides Apps for iPhone/iPod Touch。

Wallpaper*與Phaidon出版社合作出版的City Guides一直都是許多愛好設計的人,出國旅遊不可或缺的Tool Book。儘管去年有推出Pocket-sized的版本(1.3*10.8*15.9 cm ),不過對於出國喜歡無書一身輕的人來說,還是非常礙事。這都什麼時代,已經西元2010年,什麼資訊、情報不是早就應該/必須被數位化了嗎? 所幸Phaidon終於也了解了這一點。

Wallpaper* City Guides Apps提供了最準確的情報,最Insider的Checklist全在裡頭。除此之外,還貼心地讓Wallpaper*那些對生活挑剔到不行的編輯,為User規劃了包括48HR或是5天、洽公或是渡假的行程,讓人輕鬆愜意就能享受一趟時髦的城市之旅。

目前Phaidon已推出10個城市版本,包括東京、紐約、巴黎、巴塞隆納、羅馬、柏林、倫敦、洛杉磯、米蘭、阿姆斯特丹等,每個Apps售價USD3.99,想要去這些城市渡假或洽公的人,務必Downlord下來用用看。不過,當然你手頭上還得要有支iPhone或iPod Touch。(www.phaidon.com/travel)
(更好用、更方便、更快速,全部的旅行情報,Wallpaper* City Guides Apps為你一網打盡。)